Your browser should be upgraded!We recommend to use Google Chrome for the best interactioon and experience。

【英語教學資源大體檢:家長篇】台灣家長對孩子的英文有多擔憂?超過6成父母認為光靠學校教的英文根本不夠…

2019.10.04(F)
Article/ tutorJr

文章出處:未來Family
作者:tutorJr

曾有一份台灣兒少英語教育調查報告,結果顯示全台有 42% 的家長,早在孩子念小學前就讓他們開始學英文;平均每週學英文的時間為 6.3 小時。

儘管全美安親班每月費用高達2萬元,家長仍認為「值得」

上小學後,依照教育部課綱,三年級開始有英語課;六都和基隆、新竹縣市則自主向下延伸,從小一開始上英文。108 課綱及行政院推動的 2030 雙語國家政策,更把英語教育往前再推一步,公立學校教育將大幅用英文教學,包括英文課用全英語教學、部分領域(科目)用英語教學。

家長反應如何?同一份報告中,有超過六成(64.2%)家長認為光靠學校教的英文「根本不夠」。除了學校英文課外,家長幾乎都會安排孩子參加課後英文補習班。

在台北市信義區念小學低年級的恩恩,每天中午放學後就直接到全美語安親班,傍晚媽媽才來接他;儘管每個月的安親費用將近兩萬元,但恩恩媽媽覺得「超值得」。因為對還不滿八歲的恩恩來說,英文、中文並沒有太大差別,恩恩聽說讀寫毫無障礙,甚至已經可以自己閱讀英文版《神奇樹屋》,媽媽幫他報名明年暑假到美國一個月的夏令營,恩恩很期待。

學校不是已經有外籍英師上課嗎?恩恩媽媽說,學語言就是要多用多接觸,一週一兩個小時只是點綴性質。恩恩的同學每一個都在補習,有人還請外籍家教到家裡一對一學英文,學費一個小時一千元,家長也不手軟。

儘管英語學習資源已經相對豐富,但像恩恩這樣利用課後拼命學英文的小學生,在台北市不在少數。

如果學習都靠補習,那學校的價值呢?既然政府有心推動雙語教育,「英語力」理應靠學校培養。尤其是偏鄉,天生學習就不利,沒有補習班、缺乏刺激,學校教育身兼重任。

走出台北市,我們到國境之南看看

阿祥是高雄市西部沿海的漁港小鎮梓官某國小的六年級生。因為家裡經濟環境不好,阿祥從來沒有去補習班學過英文,小學才在學校裡上英文課,現在一個星期兩節英文課是他唯一接觸英文的機會。

上英文課好玩嗎?阿祥說,其實他聽不太懂,就算分組玩遊戲學英文,他也霧煞煞;考試考紙筆測驗、聽力測驗,還要考和老師對話,他的成績總是吊車尾,覺得「上英文課好折磨」。英文老師說可以參加一周兩次免費的課後補救教學,幫他重新打基礎,不過他的爸媽覺得「回家幫忙爸爸處理漁獲都來不及了,哪有時間留在學校上英文?」

阿祥的班導師說,像阿祥這樣的孩子「才是台灣大部分中、小學生最真實的樣貌。」學校裡大多數孩子都沒出過國,就算有,也是去日本、韓國、東南亞等等,對他們來說,生活經驗中根本沒有機會看到金髮碧眼的外國人,「英文到底有什麼重要?為什麼要學英文?很難用國際競爭力來說服他們,這離他們太遙遠。」

早在87學年度就開始推動小二至小六每週兩節英語、2013 年底前市長賴清德任內宣布推動英語成為第二官方語言的台南市,情況又是如何?

家住台南市中心的林媽媽,有一個唸小五的兒子。三年級開始,林媽媽才幫孩子安排到補習班補英文。

林媽媽說,孩子學校前兩年有外師教英文,後來不知道為什麼外師不見了,現在只有中師。老師大多用遊戲的方式上課,一週兩節;低年級足夠,到了中年級「就稍嫌不足」。加上考試仍然走列入計算成績的紙筆測驗「傳統台式教育路線」,為了孩子的成績,只好參加課後補習。這樣的英文教學方式和環境,遇到外國人孩子能應答如流嗎?林媽媽語帶保留地說「恐怕有點難!」

台中市的 Yumi 媽媽,老大已經七年級,老二小學一年級,兩個孩子都沒有補過英文,全靠學校裡上的英文課,課後 Yumi 會跟著學校進度幫孩子複習,再延伸一些課外內容,主要以會話為主。

Yumi 說,小一一週只有一堂英文課,孩子說「很簡單」,上課有信心,對英文就有興趣。不過如果要朝向「雙語國家」方向走,每週一堂英文課,「當然不夠!」Yumi 說,難怪家長會焦慮,急著把孩子往補習班送。她希望政府想好配套措施,也不應該為了強調英文,荒廢中文的基礎教育,本末倒置,絕非台灣孩子之福。

Share this article with your friends and family!

Broaden Your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