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browser should be upgraded!We recommend to use Google Chrome for the best interactioon and experience。

【英語教學資源大體檢:老師篇】台灣要談英語教育,得先解決師資問題!解決了這個根本,其他問題自然會有正向循環

2019.10.04(F)
Article/ tutorJr

文章出處:未來Family
作者:tutorJr

台灣正在往雙語國家發展的路上前進,「讓下一代學好英文」成為各界共識。不過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及遠見研究調查中心的「全台英語教學資源調查報告」卻點出英語教育現場諸多問題。第一線的英文老師們,從這份報告中看到什麼樣的警訊?他們認為現行英語教育的危機又是什麼?該怎麼辦?

「2018未來教育台灣100」得獎老師 林淑媛(台北市興雅國中英語老師):

看到這份報告,我一點都不驚訝,教育現場長期就是存在這些老問題。報告出爐後,應該給相關單位更大的警訊:究竟這些年的努力,是不是方向有問題?還是大環境本質沒有改善,造成教育問題依然存在?

我來自花蓮玉里,是標準的「偏鄉小孩」,現在在台北市信義區的國中當英語老師,全台最精華學區和偏鄉的巨大差異,我感受最明顯。

我的學校就在 101 附近,學生走出校園就可以遇到好多外國人,知道學英文是為了什麼、有多重要。回到花蓮呢?偏鄉孩子很多都是隔代教養,阿公阿嬤平常在家說閩南語、原住民語,上小學連學國語都已經很困難,再加上英文?根本是天方夜譚。此外,許多偏鄉孩子連三餐溫飽都成問題,跟他們說要跟上全球化腳步,是否太不切實際?

這份調查再度凸顯偏鄉師資嚴重不足的問題。教育部以「教育優先區」給偏鄉補助,但想把老師留在偏鄉,要給「誘因」,「給錢」的動力絕對不足。

偏鄉老師也想要有成長啊!從花蓮市到玉里要將近兩個小時車程,很多講師寧可在花蓮市、台東市辦英文研習,不想舟車勞頓到偏鄉,所以偏鄉的英語老師只能燃燒自己儲存的能量。

又有人說,可以利用「線上資源」研習。殊不知偏鄉老師身兼數職,有的要教英文、數學、理化,還要兼行政,第一個根本不專業,第二根本沒時間。學生下課了,老師任務還沒完,要開補救教學的「夜光斑」。一整天都在陪伴孩子,精神、體力在學校被耗盡,怎麼專業成長?怎麼有人想要留下來?

怎麼解?培養在地人才,就近備課,才能解決偏鄉教學問題。我認為都會和偏鄉教師交換,是個很好的方法,有心的老師,比方我自己,很願意回到東部貢獻,帶著在地老師做社群發展。

我還想提出我對「雙語教育」政策的看法。我曾經到模里西斯、芬蘭這兩個實施全英語教學的國家參訪,我看到的現狀是: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全英與教學看起來很完美,但進到鄉下,道路標示還是芬蘭語,大家講話也是以芬蘭語為主。模里西斯也是同樣情況,學校雖然以英語教學,但連在首都,日常溝通依然是當地母語及法語。我覺得台灣和這兩個地方的情況蠻像的,現在硬要老師在台灣用全英語教英文,我認為不只學生有困難,對老師也是極大的挑戰。

2018 年師鐸獎得主 劉學蕙(桃園市文化國小英語老師):

這份報告完全符合教育現場的狀況。我常常去各地演講,對六都和偏鄉英語教師素質、英語能力、教學能力的落差,體會很深。

南部很多學校,英語老師的正式缺是零,只有一年一聘的代課缺;比較窮的縣市也是如此,老師來來去去,一年換一個英語老師是常態。

每年八月新學年開始,越偏鄉的學校,英語教師荒就越嚴重,先聘第一招,條件比較好、有教師證、領全薪的英文代課老師大概就招完了;第二階段,差強人意的可以來;有很多學校,三招、四招都沒人,最後只要會說英文的,就可以來當英文老師。

這些老師,很多人都領時薪 320 元,學校一週給 10 堂課,一個月領到的薪水,少則一萬多,多一點兩萬多。這樣薪水招來的師資,能給孩子怎麼樣的教育呢?有些老師教到一半說臨時有事,下個月就不來了,學校只好趕快再招聘新老師,完全是惡性循環。想到台灣孩子學習外語的啟蒙教育是這樣的,我都會非常憂心。

不穩定的師資,對學校課程的責任感一定比較低,代課老師只想把學校給的課教完,就自覺盡到責任;正職老師願意做長期規劃,考慮低、中、高年級應該如何串連,才不會造成學習落差。

所以我認為要談台灣英語教育,一定要先解決師資流動和不穩,先解決了這個根本問題,其他問題自然會有正向循環。

Share this article with your friends and family!

Broaden Your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