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browser should be upgraded!We recommend to use Google Chrome for the best interactioon and experience。

《開學了!不確定的人生成長 PART2》長大才懂,學失敗趁早更成功

2021.09.15(W)
Article/ tutorJr
不敢讓孩子失敗,其實是對孩子最失敗的教育方式
我們想讓爸媽知道的是…  
 
在學騎車的過程中不小心摔下腳踏車,你家孩子是會擦乾眼淚,拍拍灰塵、再試一次,還是耍賴遷怒、直接放棄?如何應付挫折,是課本上學不到的人生歷練,越早練習面對失敗,越有助於孩子培養「成長型思維」,幫助他們戰到最後,成為真正的「人生勝利組」。

『爸~老師說「在哪裡跌倒,就要在哪裡爬起來」,但YouTuber都說「在哪裡跌倒,就在哪裡躺下來」,這樣不是比較輕鬆嗎?!』

九月開學季後,不少孩子因為升學、碰到明顯變難的課業而遭受巨大的打擊,有的人可以始終維持在學習軌道上,有的人卻可能從此一蹶不振。這樣截然不同的適應能力,其實跟「失敗經驗值」息息相關。
 

害怕失敗,反而離成功更遠

 
台灣人有多害怕挫折呢?根據2019年底公布的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結果,台灣學生的害怕失敗指數 (index of fear of failure)竟然高居世界第一,遠高於平均。

許多人可能有類似經驗,成績考差了、比賽輸了,就感到丟臉、抬不起頭來,總覺得所有人都看到自己的狼狽,而在背地裡嘲笑。從小到大都活在旁人的眼光下、嘴巴上,因而渴望成功、並且閃避風險。萬一受挫了,也極力遮掩、希望沒有人注意到。

但你知道嗎?我們不一定只能用懼怕的態度來看待挫敗。美國哈佛大學推出過「成vs.敗計畫」(Success-Failure Project),史丹佛大學則不只有「適應力計畫」(Resilience Project)、還從2015年開始舉辦「Stanford, I Screwed Up!」,這些活動邀請教授、學生或傑出校友來分享自己搞砸事情、或被人拒絕的經歷,讓我們了解他們如何「接受失敗、找回信心」。芬蘭甚至有學生發起了「國際失敗日」(International Day For Failure),在每年的10月13日,號召人們一起來勇敢聊「失敗經驗」。

原來,越是優秀的孩子,遭遇失敗的機會越少、時間越晚,沒做過緩衝準備的他們,一旦受到挫折,耐受度可能出乎意料地低。這種看似有趣的「失敗觀摩」,不是為了要搏君一笑,而是想藉由他人的經驗,幫助人們打開心胸,學習面對不盡如人意的世事。

所有的成功,都是從失敗跌倒中重複爬起來,一直到「我可以了」

 

有練過,受傷後才能復原得比別人快

 
那麼,爸媽們是不是要主動擔任推手,設立高標準、讓孩子多體會失敗的感覺?也不盡然。教養暢銷書《孩子如何成功》的作者Paul Tough,在接受《親子天下》專訪時便語重心長地提醒,他並不認為失敗本身一定有助於成功,而不斷的失敗經驗,還很可能有害孩子的發展。

囫圇吞棗地信仰「失敗為成功之母」、或過度美化挫敗也不是件好事。失敗對一個人而言是打擊、還是幫助,取決於應對的態度。諸如意外撞倒快蓋好的樂高積木塔、餅乾烤焦、比賽輸掉、甚至是考試不及格,都是讓孩子學著處理挫折的好時機。

「理解失敗能帶來成長」,跟「懂得如何接受失敗、安撫自己焦慮不安的情緒,並且重新振作」,有時候是兩回事。要是爸媽們老是幫孩子「掃雷」,雖然能提前收拾掉成長路上的障礙,卻也因此讓他們少了練習怎麼「跌倒後、爬起來再上路」的機會。

盡早放手讓他們多多嘗試。如果孩子一路順遂、無風無雨地長大,未來一旦跌跤,恐怕會摔得更重、更難重新站起來。這樣看來,「練習面對失敗」是一項需要親子共同合作的作業。

孩子終究得一個人面對生活,從失敗中鍛鍊出來的經驗,就是他們面對挑戰武器

 

成長型思維,讓碰到的不如意都變成「好的失敗」

 
「別灰心,人生本來就是這樣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」在社會上打滾多年的大人,看到這句充滿厭世感的負能量語錄,大多忍不住會心一笑。然而,我們卻不希望純真的孩子過早體會其中的無奈。

受打擊、沮喪都是人生難免,專長研究行為心理學​的史丹佛大學教授​Carol Dweck認為,比起常給自己貼上標籤而故步自封的「固定型思維」,擁有「成長型思維」的人相信,許多能力都可以經過努力來精進。因此對他們來說,一時的失敗只是過程,只要從中學到教訓,反而能幫助自己變強,這樣的人,更容易從低潮中振作,重拾自信再次挑戰,成為最後仍站在舞台上的贏家。

建立起成長型思維模式,用更健康的心態看待挫折,不等於要他們習慣失敗、直接躺平,而是「即使跌倒,也要抓一把泥土後再爬起來」。哪個小孩學說話時,不是從含糊不清、詞不達意開始的呢?但我們不會因此就不再說話,而是在持續練習、修正的過程中,學會了母語。

臉書創辦人Mark Zuckerberg說「在如今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,『不冒任何險』是唯一確定會失敗的策略。」因為害怕失敗而裹足不前的人,不是轉眼遭到淘汰、就是一次被K.O.。如果「學習知識」是要做好準備面對未來的人生,那麼「學習失敗」能讓孩子從成長型心態中,磨練出勇於嘗試、不輕易放棄的態度。只要每次跌倒都能獲取養分,便不會過度糾結於失敗,因為他們知道,自己只是還沒成功!

讓孩子能一直跑下去,別忘了初心與快樂,也請記得曾經勇敢的克服挑戰

Share this article with your friends and family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