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browser should be upgraded!We recommend to use Google Chrome for the best interactioon and experience。

〈在家防疫,與孩子打怪升級3〉一起檢視,盤點裝備計劃未來

2021.06.29(T)
Article/ tutorJr
我們想讓爸媽知道的是
藉由與孩子一起檢視家中的防災、救災事務,他們將明白——雖然年紀小,但自己也是家中「防災團隊」一員,自己也有「自救」甚至「救人」的能力!

「這次全世界疫情,根本就像以前打仗一樣,是場『災難』啊!」全台升三級警戒後,家中曾經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高齡祖母,忍不住發出這句感嘆。

這句話仿若警鐘,提醒我們——疫情其實是一場如同地震、颱風、戰爭般的「災害」,既然現在只能關在家防疫,不如與孩子一起練習如何鍛鍊防災、救災等自救能力,與孩子一同自我「升級」!

親子教育防災演練

事前準備不是恐慌,而是練習「自救」能力

為什麼「自救」能力如此重要呢?

日本於 1995 年經歷阪神大地震後,發現如果把「政府」當作防災、救災的核心,即使政府再厲害,畢竟「遠水救不了近火」,難以即時趕到災害現場並迅速應對,因而開始意識到——民眾,才應該是防災、救災事務的核心。

於是,他們提倡第一層的救災防線是「當地居民」,第二層的救災防線為「當地社區組織」,最後一層才是「政府救援」。此外,防救災領域也觀察到,災難發生時,如果要讓整體傷害減到最低,「自救、互救以及公救」的黃金比例應該為 7:2:1

也就是說,當多數民眾都能透過日常訓練、事前準備,培育出基本的防救災能力,即使不幸碰到災害,也能第一時間靠自救脫身,甚至有餘力救助鄰居、親友,最後再由政府單位協助後續災害處理。而這樣的「黃金比例」,才能真正大幅降低天災、人禍帶來的損害。

這與「給他魚吃,不如教他釣魚」概念頗為類似。以這次疫情為例,雖然台灣天生的海島優勢加上政府的邊境圍堵政策,當其他國家從去年便遭受疫情肆虐時,台灣則能享受近一年半的平安生活;但如果說最大功臣是誰,答案其實是:外出願意正確戴口罩,並勤洗手的你、你以及你。

去年初疫情剛出現時,當許多國家政府還在苦口婆心勸導人民外出戴口罩時,台灣大多數民眾都主動戴口罩、勤洗手;今年 5 月雙北疫情升三級管制,雖然政策並未限制外出,但大多數民眾都主動降低出門頻率,乖乖留在家裡。

一起,讓孩子明白「我也是防災團隊一員」

不管疫情何時能真正結束,回首至今,我們都是因為做好「自救」,才能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,並讓後續的減災、救災政策能順利執行。

因此,就像日本的防震災教育是「從小做起」,當目前只能在家防疫,不如與孩子一起練習如何鍛鍊自救能力。而核心就是,透過「一起」檢視,讓孩子明白——雖然年紀小,但自己也是團隊一員,自己也有自救甚至救人的能力!

  • 一起模擬,情況再糟都能撐過

跟孩子一起發揮想像力,試著問:「如果疫情嚴重到完全不能出門,就連採買都不行,那我們要做什麼準備?」孩子可能會回答:「完全不能出去?這跟颱風天好像!」

賓果!試著假想得經歷將近一個月的「颱風天」,與孩子一起列出家中所需清單,例如:一個月的飲用水、停電時的卡式爐、手電筒與電池、耐放的蔬果,以及保存期限長、足以果腹的乾糧等,並帶著孩子一起採買,讓他們明白自己也是家中「防災團隊」一員。

  • 一起檢視,先自救才能救人

不過,並不是買了物資就高枕無憂,還得訓練兒女在承平時期養成危機意識。選定一天當作家庭「防災日」,請他們每年日子一到,主動提醒家人:該檢查飲水、乾糧有沒有過期?手電筒、電池是否還能用?

此外,如果恰巧碰到災害毀損房屋,必須到其他地方避難,偏偏爸媽剛好出門上班,通訊又中斷,小孩該如何讓爸媽找到自己?選定一、兩個安全的「時間、地點」,告訴他們:倘若失去聯絡,在太陽升起後的上午 8 點,記得到爸媽常帶你們去打羽毛球的戶外廣場碰面。

在家防疫也防災,爸媽、小孩一起「升級」

這次的全球疫情是一場災害,爸媽們除了在家「防疫」,也要藉由訓練「防災」思維,與孩子一起透過日常練習進行充足的事前準備,讓全家人都培育基本防救災能力。

而這樣「居安思危」的能力,不僅能讓小孩擁有自救能力、讓大人過得更安心,未來也能在緊急時刻伸出援手救人,讓大家一起自我「升級」!

Share this article with your friends and family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