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browser should be upgraded!We recommend to use Google Chrome for the best interactioon and experience。

《語言教養力》循環才有用,學語言像呼吸芬多精

2021.03.17(W)
Article/ tutorJr

我們想讓爸媽知道的是
在家種一棵會呼吸的英語樹──英語聽說讀寫四大領域中,「聽、讀」屬於語言輸入,而「說、寫」屬於輸出。傳統的教學方法總是要求孩子背單字、記文法、練聽力,始終偏重在輸入。這樣「只進不出」的「填鴨式」學習,導致我們從國小到大學,累積了將近兩千小時的英語課程時間,還是沒辦法自在順暢地用英語說出自己的想法。
嬰兒學習母語時,從聽到、模仿、說出來,這種像呼吸一樣、有進有出的循環,才能讓語言「活」起來。爸媽們,別忘了幫孩子在家打造自然接觸英語的沉浸式環境,聽得懂、會表達,習慣有來有往的互動,就能慢慢把英語變成「自己的語言」。

「為什麼孩子英文成績明明不差,但平常要他講兩句英語,卻總是開不了口?」 這是許多台灣爸媽最大的疑惑,每個月花了不少錢給孩子上安親班,教材讀得滾瓜爛熟,考試成績也不錯,碰到外國人時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。其實,那是因為我們的家裡,都少了一棵「會呼吸的英語樹」!

語言是活的,不只中看、也要中用

現代人都知道,多接近大自然、吸收植物釋放的芬多精(Pythoncides),不只能抗菌,還可以緩解精神壓力、並且提高免疫力,對身體、心靈都有好處。在1930年代,俄羅斯列寧格勒大學的生物學家Prof. Boris P. Tokin就發現,植物在光合作用的過程中,會從根、莖、葉等部位散發出芬多精,藉此殺死病菌,幫助植物成長。為了進行光合作用,植物得先吸收二氧化碳和水,經由太陽光能的轉化,才能合成生長所需要的有機物,並釋放新鮮的氧氣;然而,人造假花草雖然也能裝飾環境,卻沒辦法像活的植物那樣行光合作用、製造出對人體有益的芬多精,充其量只是「擺好看」。

兒童與大自然

同樣的邏輯運用在語言上也是這樣,孩子光用強背、硬記下來的單字、語句,應付考試或許能有不錯的成效,但碰到面對面交談、或是要發表自己的意見時,搜尋腦子裡找不到一模一樣的答案,馬上就「當機」。用這種方式學到的「死」英語,只能當擺設,很難流暢地對話交流。

輸入+輸出,建立語言活循環

因此,如果想要讓英語「活起來」,就要幫助孩子建立語言「活循環」。

傳統的英語教學著重「讀跟聽」的「語言輸入(input)」,背後有美國語言學家Prof. Stephen Krashen的「語言輸入假說 (Input Hypothesis)」做支撐,認為應該用「i+1」的方式,在原有的能力i程度上,再「+1」疊加新資訊,不斷輸入新知識,累積下來就能提昇語言能力。

但光有輸入並不夠。加拿大的語言學家Prof. Merrill Swain,隨後提出「語言輸出假說(Output Hypothesis)」,指出在「說、寫」等「語言輸出(output)」的過程中,會促使學習者變得更敏感,注意到語言中的細節,一旦沒辦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意見時,會更容易發現問題或不清楚的方在哪裡,進而修正。

可見,「聽、讀(輸入)vs.說、寫(輸出)」的自然循環,若能通暢不堵塞,更有助於加速學習的成效。以台大外文系史嘉琳教授推廣的「回音法(Echo Method)」為例,要提昇流利的口說能力,三個練習步驟依序為:

  1. 1. Listen 聽:聽到單字或短句
  2. 2. Echo 回音:把聽到的東西,在腦中像錄音帶一樣播放一次
  3. 3. Repeat 重複:模仿剛剛播放的內容,大聲說出來

不論是用回音法「從聽進去到說出來」、或是強化寫作能力「從讀進去到寫出來」的循環練習,都像在進行「語言的光合作用」,把吸收的素材轉化為養分,變成可以自由運用的英語能力。

植物生長需要好環境,學英語也一樣

學英語就像種植物,都要有適合的環境才會茁壯生長。爸媽們也能透過建立自然沉浸的英語環境,來活化孩子「學習(輸入)vs.使用(輸出)」的循環,讓英語成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「用」的語言。

例如,培養親子共讀的習慣,一起看繪本說故事,把英語變成共享親子時光的重要一環。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(Brookings Institution) 主席Dr. Grover J. Whitehurst,便大力提倡對話式共讀(dialogic reading)。藉由問問題、回答答案、引導孩子重複新學到的單字及句子等方式來聊天互動,在輕鬆的氛圍中,練習自我表達,並且促進孩子創造力、同理心等能力的發展。

延伸閱讀:《語言教養力》家,是語言學習起點──父母陪練更容易琅琅上口

也可以進一步透過線上真人課程,打造跟居家生活融合的學習場景,破除「英語只會在教室中用到」的心理障礙,把英語帶進生活中。給孩子頻繁接觸英語的機會,常常聽、常常說,久而久之,就不會再有「出了教室就變啞巴」的「英語水土不服」情況發生。

家是孩子一天當中待最久的地方,因此是最好的學習場所。創造活用英語的情境,就像在家裡種下一棵會呼吸的「英語樹」,有輸入、有輸出的活循環,天天呼吸「語言芬多精」,就能幫孩子打好穩固的基礎,讓他們的英語能力在未來開花、結果。

全家福與森林

相關文章:閱讀是一切語言學習的基礎功!


Share this article with your friends and family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