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browser should be upgraded!We recommend to use Google Chrome for the best interactioon and experience。

《爸媽情緒管訓班Part1》不要再數一、二、三!孩子不配合時要這樣做

2021.02.01(M)
Article/ tutorJr

我們想讓爸媽知道的是
試想一下,當你對孩子說出「我數1、2、3…」的時候,下一句是否都接著「你再不怎樣怎樣,我就生氣/不理你/走了哦!」這不僅代表父母的容忍度到達極限,通常情緒也已經瀕臨爆發邊緣。
嘿!暫停一下吧!當你發現自己說出「我數1…」的時候,趕快停下來,深呼吸直到平復自己的情緒,再來跟孩子對話。要知道,一時的威脅雖看似有用,長期下來這招只會變得沒效果,更有可能傷害到親子關係。

有幼兒的家庭,幾乎都會遇上孩子拒絕配合的情況,比如以下兩種狀況,你是爸媽的話會怎麼做呢?

第一種:講好要出門了,孩子卻拖拖拉拉不願意換衣服、不要穿鞋子。

第二種:馬上要吃晚餐了,孩子卻吵著要吃零食,你知道給他零食的話一定會吃不下正餐,但他在客廳大哭大鬧,就是要吃零食。

親子管教

看似都是孩子在無理取鬧,但應對的方法其實大不相同。首先,父母必須學會區辨狀況,第一種情形像是要孩子穿鞋準備出門、要孩子起床準備上學、要孩子去寫功課等等,都是父母「要孩子做某件事」,且因大人「趕時間」,下意識就會用數1、2、3的口令要求孩子配合;第二種情形則是父母「不要小孩做某件事」,比如吵架、打架、耍脾氣,如果父母能辦到絕不動怒,反而可以用1、2、3創造出紀律空間。

當孩子拒絕合作,讓他自己學會做決定

想想看,當你說:「我數1、2、3,你再不穿鞋子我就走了哦!」接著你數了好幾遍的1、2、3,孩子不動就是不動,你聲音愈來愈大,眼看就要失控怒吼……

面對「要孩子做某件事」,但他卻拒絕合作、狂喊「不要不要」的時候,請先認知這對幼兒來說是相當正常的行為,也要了解孩子的時間觀念和大人不一樣,心裡愈清楚孩子的發展階段,就愈能耐心地應對他們。不管是數1、2、3還是倒數計時,沒有用的原因是大人企圖透過控制孩子來管理自己的時間,卻沒有解決小孩的問題,反而讓雙方都產生不好的情緒。

RIE創辦人瑪德‧葛伯(Magda Gerber)認為,當孩子拒絕合作時,大人可以有兩種選擇,一種是真的失約、遲到,產生因果教訓行為讓孩子學到寶貴的一課;另一種是用讓孩子有所選擇的說話方式,讓他感覺掌握主導權:「我們要出門了,你必須穿鞋。你要自己穿還是我幫你穿?」通常說完後孩子都會決定要自己來。

瑪德‧葛伯也提醒,如果孩子依然堅決抗拒你要他做的事,通常是在測試大人的底線,請維持不生氣的態度,然後說:「我知道你不想穿鞋,但我們要出門了,出門要穿鞋。」再將小孩抱起來穿鞋,即使面對抵死掙扎,態度仍然要溫和堅定。

如果知道自己做不到不生氣,容易情緒失控,小孩又難搞,請事先準備,提早穿鞋、提早起床,遲早小孩會學會配合,大人必須給孩子時間來達成期望,不只是數小時、數天,有可能會是數週、數個月。

RIE:Resources for Infant Educarers,嬰兒教養者資源
RIE教養原則強調以人為本,並認為父母做得愈少愈好,只要一切安全,最好支持孩子自己選擇要做的事,少干擾、多觀察,鼓勵孩子發揮天賦,RIE是蒙特梭利和華德福體系教師都會參考的一套教養原則。

當孩子出現「不要做」的行為,可以數1、2、3

不過,當你「不要小孩做某件事」的時候,反而可以數1、2、3。這是臨床心理醫師湯姆斯‧費朗(Thomas W. Phelan)提出的教養方法,他甚至出版了一系列的《1-2-3 Magic》書籍,教導父母怎麼用「1-2-3」培養孩子紀律。

湯姆斯‧費朗指出,一旦小孩在耍脾氣,父母應該立刻豎起手指說:「1─」、「2─」、「3─」,語氣可以隨興或稍微嚴厲,但態度絕不要動怒,更不要長篇大論地訓話,因為「1-2-3」的魔法不在於數數字,而是藉由數數時創造出的停頓時間,讓小孩思考自己的行為,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。

面對文章開頭的第二種情況,當孩子大哭大鬧吵著要在飯前吃零食,你會苦口婆心地跟他講道理,還是直接抓起來揍屁股?湯姆斯‧費朗建議,「不說話,不動怒」,只要眼睛盯著孩子,很平靜地說:「1─」。孩子繼續哭鬧,給他五秒鐘,你再說:「2─」。他還是不買單,再過五秒,你說:「3,時間到,回你的房間去。」

也就是說,你給了孩子兩次機會,他都放棄了,第三次就要自負後果,可能是回房間待著十五分鐘,或是暫時沒收玩具,今天不能看卡通等。但如果孩子的行為相當惡劣,比如不停打人或罵髒話,不需要給三次糾正機會,立刻說:「3,時間到,回房間五分鐘。」等到從房間出來後,再跟孩子說明為何不能打人、不能說髒話,父母必須針對不良行為有恰當解釋。

管住自己的情緒,才能合理地要求孩子

發現了嗎?雖然「要孩子做某件事」跟「不要小孩做某件事」的應對方法不同,但在情緒管控上,教養專家們都一致建議父母「不要動怒」,要知道孩子也需要反抗,反抗是他們成長的一部分,而生氣通常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。

動不動就訓話更可能讓小孩轉移注意力,激起他們頂嘴的意志,畢竟你要的是他們「做」或「不做」某件事,而不是跟孩子吵架對吧?父母對孩子生氣的反應,很有可能是自己也在耍脾氣。切記,快要爆發之前,深吸口氣,慢慢呼吸直到冷靜下來,才有機會合理地要求孩子合作,也才能培養出和諧長遠的親子關係。

相關文章:
「情緒」反射父母樣貌,陪孩子與自己找到對話出口
學習情緒管理並不難,用心智圖解讀孩子的情緒密碼



Share this article with your friends and family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