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r browser should be upgraded!We recommend to use Google Chrome for the best interactioon and experience。

別讓天分過期?語言到底有沒有學習黃金期?

2020.09.24(T)
Article/ tutorJr
我們想讓爸媽知道的是
所謂的「語言學習黃金期」針對的是母語教學,也就是孩子學習母語的年齡愈早愈好,但不少坊間機構卻宣稱第二語言也要把握學習黃金期,徒增學齡前兒童家長的焦慮。

放心吧!孩子的語言天分不會過期,只要用心挖掘、引導、陪伴,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興趣,外語能力將跟他走一輩子。

「爸爸媽媽要注意,別讓孩子的天分過期了!」

「6歲前是語言學習黃金期,讓孩子愈早學習外語愈好!」

以上這些說法,有沒有感覺很熟悉?當孩子一出生,零歲教育、英文啟蒙、雙語早教、語言學習黃金期……種種與語言學習相關的說法便縈繞在父母耳邊;殊不知,這些理論各有其指涉的背景與適用情境,並非盲目地鼓勵從小學外語便是好。

即便如此,期望孩子從小擁有雙語能力、未來才有競爭力的焦慮感,已足夠讓許多父母買單。

學語言,「環境」最重要

根據ETS(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,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)在2018年進行的「台灣兒少英語教育調查報告」指出,台灣有高達42%的家長在孩子進入小學之前,就已經讓他們開始學英文;更有64.2%的家長認為學校的英文教育不夠,另有69.2%的家長除了學校的英文課外,還另外安排孩子到補習班學英文,這高達7成的比例,充分透露出台灣家長對孩子學習外語的焦慮。

事實上,想讓孩子從小學外語,就必須有相對應的語言環境。以英語為例,其指的並非用大量英語繪本、讀本、影音素材或是美語補習班堆砌出的環境,而是需要有家人能每天以英語跟小孩互動,周遭環境則不管是學校老師或是同學,也要有人能長期持續地與小孩用英語對談,「真實的互動」乃營造雙語環境的最重要關鍵。

更嚴苛的條件還在後頭,專精於雙語語言發展的明尼蘇達大學教授凱瑟琳‧科納特(Kathryn Kohnert)博士指出,家人中與孩子以外語溝通的那方,必須發音標準、對該語言嫻熟,使用的語法結構也要正確、完整,且在溝通過程中不能給予幼兒學習壓力,必須與幼兒保持良性互動。

簡單地說,最好的雙語環境,其實是父母雙方有一人以外語為母語,比如爸爸說英文、媽媽說中文;或者父母雙方雖皆講中文,但實際居住於英美語系國家,每日的外在刺激也是很好的雙語環境。

說母語,更有助於雙語發展

那麼,住在台灣、父母雙方都講中文,所學英文都僅是一般水準,未達母語人士標準的家庭呢?難道就不能讓孩子從小學英文了嗎?

先別灰心。首先,不管是哪種家庭,凱瑟琳‧科納特博士其實都鼓勵父母親要多跟孩子說自己的母語,先架構好母語系統,更有助於未來的雙語語言發展。

反之,若不考慮孩子年紀,盲目陷入「語言學習黃金期」的迷思中,教導學齡前幼兒認寫ABC字母和相關詞彙,甚至是父母親在家不說母語、卻跟孩子用不夠流利的英語溝通,反而是揠苗助長,最壞的後果是孩子不僅外語學習成效差、母語學習更將受到影響而導致語言混亂。

激發自主學習興趣,語言能力才會跟一輩子

營造優質語言環境的道理其實很簡單,就是要與孩子頻繁互動溝通,在對談中給予豐富的語言刺激,若互動的時間有限,「質」會比量更重要。有語言治療師指出,同樣是跟孩子講話五分鐘,父母與其用不夠流利的英文教Apple、Bee、Cat等單字,還不如全心用中文母語對話,給予孩子更豐富的語彙刺激。

這裡要強調的是,若有信心提供孩子優質的外語環境,無論何時學習外語都沒有問題;但若外語環境條件有限,父母不如將重心擺在如何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,比如學齡前兒童可以共讀、在遊戲中學習,待孩子邁入學齡、接受學校教育後,「自主學習」將會是跟他一輩子的功課,掌握此能力,無論遇上哪一門學科都將受用。

畢竟,語言是人類用來理解彼此、溝通想法的工具,如果只將英文當成考試成績而未實際應用於生活中,學習成效依然有限。唯有讓孩子激發對於英文的自主學習興趣,才能隨著他年齡增長,因應學業、職場、人際等溝通需求,持續優化自己的外語溝通能力。

Share this article with your friends and family!